简介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督师灭贼(3/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张威大喜,所有疑虑全部打消,亲率山南本地文武官吏与幕僚将柳璨请出,请柳璨主持安排迎驾相关事宜,柳璨笑道:“天子待杨侍郎与使君,如待郭令公。”

张威拱手拜道:“下官有罪,再不敢相疑,请相公责罚,威莫不从。”

“使君镇守一方,保境安民,又得天子器重,本公岂能罪之!”

“柳公雅量,下官不及也。”

张威心悦诚服,接下来的日子对柳璨也变得尊重非常。

看到李茂贞表章的时候,杨守亮也一样,害怕皇帝会中了李茂贞的离间计,于是连夜上书李晔,表示愿意放弃招讨使职,以此向李晔表达忠诚。

结果不等奏章送到行在,朝廷特使就抵达武亭川了,陆伯言告诉他道:“陛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告诉守亮,朕信他,永远信他,这是陛下的原话,与公知悉。”

杨守亮愕然,泪水无言滚落,一扑通跪在地上,面朝兴元方向顿首哭泣起来。

为免皇帝猜忌,为了避免皇帝在李茂贞和自己之间两头为难,杨守亮本已做好辞官卸甲归家养老的打算了,却万万没想到等来的是这么一句话。

“朕信他,永远信他……”

“吾皇隆恩,杨守亮万死不能报一二也,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又过了一会儿,在众人的劝说下,杨守亮才慢慢起身,继而沉声对陆伯言道:“请学士转告陛下,一日不斩宋文通,臣杨守亮一日不回朝,如若兵败,甘愿自裁谢罪!”

山南重镇兴元,为山南西道治所。

从这里,南往巴中达州,西至广元梓潼,北毗秦岭长安,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辛弃疾道:“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在辛弃疾眼中,汉中是可惜的落寞的。

黄人杰道:“杨柳参差新合翠,水天上下俱齐色,敲羯鼓,鸣羌笛,遥想汉中鸡肋地,未应万里回金勒,看便随,飞诏下南州,朝京国。”

在黄人杰眼中,汉中是美丽的复杂的。

陆游道:“猾贼挟至尊,天命矜在己。岂知高帝业,煌煌汉中起!”

在陆游这里,汉中是王霸之土。

兴元往西北三百六十里是凤州,往东二百里是洋州,各为山南西北正东屏障,三川之咽喉,由旱路出入四川必经兴元,是威胁三川的军事重镇。

从陕西到四川,中隔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

当今之时,穿越秦岭有四条主路,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大巴山也有四条,分别是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

汉中,就是这八条秦蜀道的中心。

若东川有变,唐廷可以直接用兴元之兵顺江火速闪击。如西川有变,兴元可以作为朝廷大后方,汇集各路军马。

朝廷以汉中为起点,就能发水陆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一者从金牛道入蜀,沿利州、剑门、阴平道直取成都,或者从荔枝道入蜀,沿南郑、通江、巴中、达州方向截断川人东逃退路,威胁泸州内江等地。

如果兴元不在朝廷手里,李晔想要收回三川,简直是痴人说梦。

无论是从北伐南还是从南伐北,兴元是不可或缺的中间调度重镇,毕竟只要夺取了汉中,就能穿秦岭,出斜谷,直逼八百里秦川。

李茂贞伐山南的战略方针也是兵分两路,一是调集陇右和凤翔西面主力部队就近从祁山道和陈仓道进入兴元西北夺取凤州,一是横跨褒斜和傥骆两道夺取洋州。

只要拿下凤州和洋州,再在南面有王建威胁的情况下,张威就是瓮中之鳖。

得到李茂贞动兵的消息后,张威果断派大军进驻兴元各处要隘,西北凤州为祁山道和陈仓道出口,东面洋州掌控着傥骆道和荔枝道,自然也就成了山南方面的绝对重点。

洋州方向,张威命先帅老将章承乔率八千军前往把守。凤州方向,则是杨守亮心腹爱将陈彻领一万大军亲自坚守。

李晔高瞻远瞩,在尚未开战之前就让李忠国率天威军出镇洋州,严防凤翔东面攻入。

李茂贞也认识到了洋州的重要性,成德悍将聂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李茂贞任命为都知兵马使兼洋州刺史,率九千精锐从岐州千里奔袭洋州。

聂封知道朝廷派李忠国来了洋州,但他并不把三姓家奴放在眼里,想要以暴雪天象为天时,以李忠国和章承乔是两个派系为人和,企图趁着雪夜一举袭取洋州。

在他看来,大雪茫茫,天威军应该都在避寒睡觉。

但聂封显然小觑了李忠国,或者是只知道李忠国三姓家奴的这个骂名,而不知道李忠国还是一员能杀到李昌符都狼狈亡命的虎将,诛杀杨复恭的那个晚上,在有六万神策军的情况下,他李忠国都敢带着只有一万五千人的天威军直接杀进长安城!

当年黄巢兵临长安,僖宗出幸蜀中,田令孜只选了五百神策军士兵随行,神策军主力没有来得及追随,彼时的胡守立也在十数万黄巢军的重重围困下成功突围。

聂封是成德悍将不假,也的确不好惹,可三姓家奴就是好惹的?

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会打仗的武人。

喜欢最后一个唐朝皇帝请大家收藏:(m.52shuqi.com)最后一个唐朝皇帝52书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