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千金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鉴前车(4/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陆湛也没有为难卫蘅,同卫栎简单聊了几句就告了辞。

卫蘅见陆湛走了,这才松了口气,同众人聊起了暑假的趣事,好在她平日在女学也不是多话之人,许多小姑娘见了陆湛,也都是低头害羞没话说,所以大家也见怪不怪。

八月里,上京城里歌舞升平,女学生们一心只惦记着自己的学业,但是北方鞑靼的铁蹄却已经踏平了宁夏卫,一支向南跨过了长城,另一支则绵延向东,直逼大同。

如果大同失守,那上京城可就危在旦夕了。

今年夏季雨水少,北方大面积干旱,有些地方地都干得裂成了豆腐块,北方的鞑靼粮食不够吃,自然只能南下抢掠,生存的压力逼得他们这一次比任何一次的南侵都更为彪悍和凶残。

北方守军连连败退,西羌那边的战事也还在胶着,大夏朝武将凋敝,老一辈的已经白发苍苍,年轻一辈的却还没有可以独担重任的。朝廷上上下下顿时愁眉苦脸一片,有主战的,也有主和的。

永和帝的性子压根儿就听不得“和”字,朝廷已经连派了两名大将去宁夏卫,还是没有守住,鞑靼一路烧杀抢掠,势如破竹。

三日之后,永和帝下令,封已经年过花甲的齐国公为镇北大元帅,领京营五千人马,前去宁夏卫。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没想到连年过花甲的齐国公都披甲上阵了。好在永和帝也知道,齐国公已经年迈,但是齐国公有个好孙子——陆湛,陆湛自动请缨,由文官转成了武职,去齐国公的帐下当了副将,人家是上阵父子兵,他们家却是上阵祖孙兵了。

周阁老只在私下里说这事办得糊涂,陆湛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居然成了副将督军,虽然陆湛名气大,才气高,但周阁老见人总要叹息,就怕陆湛学了赵括,“纸上谈兵”。

卫蘅听见陆湛要带兵出征后,却没有任何惊讶,上辈子陆湛走的路线和这辈子一样,别人都不看好他,但偏偏这一次陆湛是一战成名,成了大夏朝有名的“陆阎王”。

不过“陆阎王”都是吓破胆子的鞑靼给陆湛取的诨号,大夏朝的百姓却称他为“玉将军”。

大家都以为这一战之后,陆湛会投笔从戎,从此在武将的道上一条路走到顶,结果人家一回来立即就交了兵权,安安稳稳地又开始走文官之路,这样文武兼修又忠心耿耿的“国宝级”能臣,升职能不快么?

何氏听到消息后,又忍不住叹息,“哎,真是多事之秋啊,只但愿陆三郎祖孙能平安回来,不然你姨婆肯定要伤心了。”

卫蘅却是一点儿也不担心齐国公府这对祖孙的,人家天大的富贵还在后头哩,卫蘅打心底是希望陆湛走得越远越好。

只可惜天不从人愿,朝廷用兵十万火急,陆湛这边却又通过木鱼儿将信送到了卫蘅的桌上。

喜欢千金裘请大家收藏:(m.52shuqi.com)千金裘52书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