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明末强国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9章:康南继续扩张(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崇祯十二年二月初,康南省,首府墨脱。

康南省扩张占领雅江的部分地区,即江南县、江北县已经有一年了,经过这一年的消化,这两县之地也稳定了。

康南省把这个地区当做两个县来管理,从行政的角度看还是太粗放了。这块地区是原康南省向南的伸延,雅江(雅鲁藏布江)在这个地区是从东向西横穿而过的,这两个县就是雅江的南北沿岸,所以称之为江北县、江南县。

这一片沿江的大平原南北的宽度约四五百里,可是东西长有一千多里。打个比方,河南省比较方正,它的直径大约是一千里,江苏省南北长,其长度也是一千里。

江北、江南这两个县是水量充沛的富饶平原,属于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一年三熟,其农业潜力超过江苏、浙江这一类中原的富庶省份,其面积比长江中下游地区略微的小了一点。相当于一个大省,并且是富庶之地,这么大的地方只划分了两个县!这是不是太粗放了?

这是康南省眼前局面决定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占领之初,随着占领军到达的华人民众(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才五千多人,当时的康南省才十万多人,而当时两县的印度人接近七十多万,经过一年的大力移民,康南省已经有了十五万华人,这两县的华人更是迅猛上升到了八万,但依然是少数。

在这一年当中印度人的人口数倒是减少了不少,这是因为康南省执行歧视印度人的政策,比如纳税就规定印度人的农业税、商税都是华人的二倍。更主要的原因是高等级婆罗门的强奸行为,并且强奸的对象主要是原来印度人的高种姓。起初还是康南军的临时营的士兵是强奸肇事者,后来扩展到汉藏的移民中,汉族人的伦理道德都是不错的,但是人们不都是正人君子,这等好事很多男人都愿意干。

不过这种强奸之风也会为社会留下后遗症,就像现代的印度一样,现在的康南省就是为了驱赶印度人,他们还顾不到这些。

印度人受不了,就跑了。康南省还鼓励印度人逃亡,印度人的不动产,例如房屋、土地、店铺,康南省官府都可以出面收购,给他们换成容易携带的银子,便于他们逃亡。当然这种收购的价格上印度人还要吃一些亏,曙光银行也开业了,付款当然用曙光币。这也等于扩大曙光币的流通了。

在这种歧视加驱赶的政策之下,印度人的人口从七十万降到了五十万。逃亡的人口主要是高种姓。

在中华大地上一个县有多少人?至少应该有十几二十万(现代的县都有上百万、几百万的人口),因此八万华人划分两个县还是人口太少。官府机构都是按人口设置的,如果划分的县治太多不就成了印度人的天下了吗?

在这两个县里,华人充当高等级婆罗门,利用佛教、伊斯兰教作为政权的辅助手段来统治这一地区。统治的民族是少数,那就只能叫占领区而非本土。

这里的官僚机构也是在汉人的主导之下吸纳了大量的印度人做吏员,就是办事员。同样的理由武警保安部队、警察也是在汉人军官带领着大批的印度人士兵。作为主力的正规部队中也开始吸收部分印度人的士兵,当然条件很严格,首先是忠诚度,其次要会说汉语。在印度人居多的地区,有一些印度人的士兵还是方便的。

康南军今后还有繁重的作战任务,因此也是不断的扩充,他们一个团的编制已经有了五个营,每个营加上临时营都是两千多人,因此,人数已经过万。无论是正规军还是临时营,都有大量的印度人,每个基层的班都有一两个,多的甚至有三四个,康南军有规定,基本单位中印度人的士兵必须在半数以下。

由于雅江到大海的航路畅通了,为康南省解决了很多大问题。首先是曙光银行进来了,开业了。于是康南省开始禁止其他货币的流通,民众手中的其他货币、银两可以到银行兑换,这种兑换银行是要收火耗的,以避免恶意挤兑。西方的各种货币被挤出了康南省。

康南的水泥厂建起来了,木材加工厂也建起来了,造船厂也扩大了规模。还有康南省需要的钢材、蒸汽机以及其他的工业制品都运进来了。

现在的康南省可以说是联省中最富有的省份,这一块大平原一年的税收强过大明最富有的省份,康南省的人口少,支出就少,因此,他们大量的进口联省的工业品,都是现款支付,从不赊欠。

航路的畅通还为康南军带来了攻城的重炮,康南军进入康南省的时候由于穿越西康高原和喜马拉雅山,无法携带重炮,但是他们向南扩张就要攻城略地,重炮则是重要的攻坚装备。现在康南军拥有一个重炮连,配备三门重炮。这个连的编制是一个炮排三个班,每班一门重炮,另外两个排是辎重排和警卫排。

到了崇祯十二年,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就要执行新的扩张任务了,他们将会用两三年的时间顺着雅江到达大海,取得出海口。

去年第五舰队司令谢鹏举与孟加拉国的谈判曾经要求租借雅江西岸,被孟加拉国王拒绝了。那么今年康南省的扩张会沿着雅江的西岸进行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原因赵率教已经说了,他对自己的下属们是这样说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强国梦请大家收藏:(m.52shuqi.com)明末强国梦52书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