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蜀山异闻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章:古老羿人族(三)(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考古专家柳青芜也在一旁帮腔,说道:“且兰古国都旧州2006年还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且兰古国都、云贵最秀地’的美称,对旧州是早已名副其实的,可谓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且兰美景胜江南’,历史文化悠久,原生态苗风迷人,古典古雅的且兰古城风貌在阳光的反射下嫣然含笑,昔日高大的烽火塔仿佛在向观光游览的游客致礼。”

章含烟还高兴地说道:“在且兰旧州的天官寨里,热情好客的苗家姑娘为游客免费当向导,银铃般的笑声醉人心田。且兰古都天官寨,苗语叫‘王且’,汉语称‘皇城’,天官寨则是客家人的叫法,是指天上派到人间的天官或皇帝。

相传,且兰酋长国的始皇是一位女王,她长得貌似天仙、美艳绝伦,就连天上的太阳和月亮都偷偷地下界与之谈情说爱,于是,且兰国便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专家们的目的是让这些羿人走出大山,到当今的太平盛世去看一看,以便为将来专家们建议政府另择生活基地、动迁这批居民、回归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作准备。

因为洞中石漠化严重,近处连贫瘠的土壤都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达到,当年先辈们来到这个地方,面对地贫人多的艰难条件,选择以洞为家或许是最具生存智慧的,但如今和平盛世居山洞,就有点儿不合时宜,甚至是逆时代潮流而行了。

另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专家们不敢和盘托出,他们怕说出来以后,这些原始住民不肯迁出,而是据此跟政府讨价还价,甚至漫天要价。

大家都知道,现在政府要动迁百姓,拆房赔款多难呀,而且坐地不走漫天要价的钉子户,逐年增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所以,专家们多了个心眼,没有将他们先前来时发现此地贮藏丰富矿产的事,告诉羿人族。

柳青芜告诉这些羿人族老人们:“建于且兰古国邑时的一些村寨,由于战争、水灾加上年久失修,已残存不全,后来的大多古建筑也是宋理宗保佑六年所建,明万历初年,贵州巡抚郭子章设州固城墙,至清光绪时做了一些补修,但且兰古城能经历2000多年至今仍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这不仅是旧州人的骄傲,更是贵州人的自豪,由此也体现了旧州人的包容和涵量以及图强奋发的精神。”

专家们章含烟还骄傲自豪地告诉这些羿人们:“你们的一部分支的先人石赞清是从旧州石榴寨走出去的,官至晚清工部右侍郎,在天津任团防时,独赴夷营痛斥英军统帅。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时,国难当头的石赞清不顾个人安危,誓死与英军做斗争,在被英军扣押的日子里,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表现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他死后被天津人民尊称为‘石父母’。”

柳青芜也兴奋地说道:“大明朝的史可法,自幼随任州官的祖父史应元到旧州读书、生活,明天启元年(1621年),19岁的史可法成为顺天府秀才,26岁中举入仕,官至兵部尚书,1644年清军攻占北京后,他受命前往扬州守城,由于敌众我寡,最终城破被俘,但他气节不改,神圣的殉难壮举,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著名作家郭沫若的生母杜邀贞出生也在旧州,并在旧州度过了艰难困苦的童年。

一代伟人新中国的缔造者,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934年12月26日路过黄平,指挥了黄平之战……尖山坡战斗,并在旧州度过了他的41岁生日。

美国‘飞虎队’队长陈德纳将军,这个1893年9月6日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农家孩子,1941年率领美国‘飞虎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在旧州机场频频起降战机,先后参加了长沙会战、湘西会战、武汉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共作战100余次,击落日机272架,击毁地面日机225架,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创造了惊人的战绩,名声大震。”

章含烟不失时机地最后总结道:“也就是说,如今的后羿后人,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东躲西藏的猥琐民族,而是努力上进奋起抗争,与汉民族等其他各族和谐相处,羽翼比肩,共谋发展进步。”

这些羿人对专家们如数家珍的演说惊呆了,他们也以之为榜样而引以自豪,他们也希望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再一次走出大山,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间。

在专家们考察逗溜的最后一天,外出守猎和种地的青壮年男女奇迹般地回来了,晚上,他们在洞中举行了欢送舞会。

洞外的夜空,湛蓝明净的,有一片片静止的云彩。夜莺在远处树林上空高声鸣叫着,短尾金丝燕飞掠着,野生鸽子在不远处咕咕咕地低吟着,一步一啄地徜徉在洞门口门楣上或洞外石壁上。

空气里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气味,洞外野草地上遍散着悦目的野花,蜂儿嗡嘤,蝶儿翩翩;洞中圈栏中的牛马有的打着响鼻,有的嚼着草。

一会儿,洞中便传来了一阵阵轻快的歌声、嘻闹声和哈哈笑声,洞顶石壁上亮着温暖的红光,姑娘小伙们举着火把出洞来了……

喜欢蜀山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52shuqi.com)蜀山异闻录52书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