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蜀山异闻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找到活命出口(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同时还要考虑到里面是否有大型攻击性水生动物,要知道,在这亿万年形成的水下,什么古老凶猛的史前动物都有可能遇到,你想呀,地鼠人跑出来干啥?他们不会是出来观光旅游吧?

说不定是出来找食物的,而且也许是循着烧烤的香味过来的,要不然怎么会与我们遭遇呢?万一他们要是逃回地下再呼唤同伴成群结队地赶来咋办?咱们还能对付得了?

想到这里,专家们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甚至惊出一声冷汗,便毅然决然地作出决定:

“咱们先找到洞的出口,回头带着专业设备再来水池底下探险,以后有的是时间研究它。走,出发!”

于是,大家便一窝蜂往前奔去。

这一走,他们足足走了三天三夜,身上带的干粮在第二天就消耗怠尽,连水没都没得喝,渴了就喝暗河里的水,饿了就吃暗河里的云南盘鮈鱼,而且是生吃,因为随身携带汽炉早已断汽了,无法生火煮食,更不能烧水品茗。

特战队员倒是无所谓,倒是这些专家学者们,平常坐办公室清茶报纸、锦衣玉食、养尊处优,那受过这份罪哟。一个个拿着那血肉模糊、腥味浓重的云南盘鮈鱼,面有难色无以下咽。

那鱼肉虽细嫩,但腥味扑鼻,专家们一点一粒慢馒吻仑咽下去,都不敢咀嚼,刚开始时反胃欲吐,后来慢慢地也就习惯了。是呀,为了活命,咱也返璞归真一回,感受感受动物们的生存环境。

到了第三天,专家们发生身体虚脱现象,头发高烧不退,满身虚汗淋离,面容惨白,已经无法行走了,一个个滩软于地,喘着粗气,而且是呼吸困难,症状是上气不接下气。

特战队员情况稍好一点,但也已精疲力竭,只是免强能行走。他们体能稍好的,就背着病情较重的专家,体能一般的就掺扶着专家,一步一哆嗦地前行。

到了下午五、六点钟,步履蹒跚的人们,开始发现洞中前方有一些水流的哗哗声,和点点滴滴的水落声,这些声音引起洞中巨大的回响,嗡隆隆的,与此同时,洞中地面开始向上倾斜而上,而地下河道确向下斜伸去,人们顺着洞前行是乎在爬坡上坎,坡度越来越陡,以至于背着专家们的队员们无法继续前进。

看着这么吃力,专家们要求从队员们背上下来,在这陡坡上歇息一会儿再走上去。

突然,有人看见前面远方似乎有些亮光,这给人们瞬间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希望。队员们让专家们先在此处暂时休歇,而他们则快续爬上高处察看究竟。

待他们爬到高处尽头时,离兴得欢呼雀跃起来,几乎是手舞足道:“找到出口啦!我们有救啦!”

这一喊不要紧,把专家们心里的阴霾驱散了,仿佛身子一下给松了绳索的捆绑,一种轻松自如的神情传遍全身。他们也艰难地爬起身,免免强强地弓着腰往上爬……

上面传来队员兴奋的话:“这里有一个大型的洞窟,洞窟一边还有几个巨型天窗,巨大的气流涌入,在我们耳旁呼啸而过,洞顶也有一个深井形的小天窗,直对着洞窟正中央,阳光就是从这儿照射下来的,照在我的身上多温暖呵,我们还看见了天上的白云啦……”

专家们听了,精神更加为之一振,恨不能肩生双翅、脚踏风火轮,飞上顶端。特战队员们一见,撂下背上的行军背包,将枪枝放在地上,慌忙前来掺扶专家们一步步上爬,终于,他们都爬到了顶端的洞窟中。

专家们仔细看了看洞窟上下四周,现在要往前已无路可走,唯一能出去的就只有攀岩上头洞窟顶部,再放下绳索或悬梯来,大家才有可能上去,到达外面的世界。

好在这通往上去洞井四周并不是铁板一块,凹凸不平,那一层一层的沉积岩中有细水冒出,顺着井壁流下来,岩层中还悬浮生长一些杂草和小株灌木,这也是攀岩的有利条件。

有两个队员已经开始攀岩,在洞井脚下,壁上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杂草,大概是没有阳光照到,所以寸草不长,但却是布满了滑溜的暗绿色苔癣。

喜欢蜀山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52shuqi.com)蜀山异闻录52书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